紅人熱事——老香港情懷 漫談七十二行

這是一本既有實景又有漫畫的民族誌,還有口述歷史,非常豐富的內容,而我看此書只因為可找回一些差不多被遺忘的香港記憶。

魚檔米舖憶同學

我最喜歡的是開頭兩幅跨版黑白素描,一是舊式街市的魚檔,二是很有立體感的米舖,喜歡皆因有回憶。先說第二幅米舖,我的回憶真是有點迷茫,話說我的小學是一所頗為中產的學校,讀到三年級跟一位姓白的同學很要好,小息時最愛扮李小龍對打,不時你失手或我失手,兩人變成真打,打打鬧鬧,但大家是朋友。好快就六年級,考過公開試,派到一所中學,白同學就不知去向,同學有他的電話號碼,可是好像找不到他。

過了幾年,我差不多都忘記這位舊同學,有一天去大角嘴,這是我很少去的地方,在那街角就是一家類似書中的米舖,我赫然見到白同學一身「牛記笠記」,還穿一對水靴,把米和雜貨搬上他的單車尾,準備送貨,當我跟他眼神接觸時,那一刻我不知說甚麼,還是他的反應比我快,笑一笑︰「你畀心機讀書啦!」然後很熟練的踩着單車向街中心而去。從此,我沒有再遇見這位白同學,也無法找到人求證,是因為他是米舖少東,放棄升學選擇繼承家業?抑或另有苦衷,我更難想像我有一位同學十幾歲就當上了米舖大叔。

另一幅素描令我想起旺角街市,那個對正大街的魚檔,皆因我有一位中六同學是來自旺角街市,不過,他是魚檔旁那個菜檔的少爺,考完中學會考之後,他就換上一身標準的街市裝,最有印象是他穿上那塑膠長圍裙,手戴黑色膠手套。我們大班同學走過去看他,這位街市少爺毫不介意,我肯定當年大家有智能手機的話,一定圍起來Selfie。同學是很有自信的,事關他身高體壯,今天我想起他的角色可以寫成一套青春愛情台劇或韓劇,安排他跟準備去英國留學的富二代女同學談戀愛,很有噱頭,是不是?然而,遺憾的是我真的沒有一位送石油氣、猶如陳喬恩在《王子變青蛙》劇中演葉天瑜的女同學。

身家「禾稈冚珍珠」

本書的策劃人之一曹志豪在後記中提到呂大樂的《四代香港人》,第三及第四代香港人,包括我自己,經歷香港最大的轉變,「由山邊木屋、七層徙置區、木頭車小販、家庭手工業,至國際金融城市。」在這個變化過程中,昔日的面貌已經在不斷消失中,我們只可以從舊的照片、新的漫畫創作中,才可重溫得到那些年、那些事、那些情。

我兩位同學在香港變成國際金融城市、經濟起飛的黃金時代,沒有選擇躋身中環,沒有像我和大多數的同學,拼命要考入銀行、航空公司,或者要成為身高糧準的公務員,他們各有命運或環境因素影響之下,得到的安排是二十歲未出頭就加入七十二行中,最傳統最懷舊的職業,這一點好像跟我們格格不入,其實今天看來,如果是當米舖、菜檔老闆也很不錯,當年我跟媽媽去街市,聽到街坊對不同檔口的話事人指指點點,說他們是「禾稈冚珍珠」,擺檔十幾年,起碼在附近買了幾層樓!如果是真的話,我的同學今天多麼富泰啊!我告訴你,我同學的同學,中三退了學,因為要學搭棚,當時如果做足工時,收入高過警務督察。

香港足運逐漸衰落

我意外地發現本書把足球員也列入香港的七十二行,與此同時,我又看到童年偶像黃文偉(下圖),其實我不太認得他的樣子,黃文偉、偉仔、神童偉之我能認識得到,全因為電台有「講波佬」,尤以「阿叔」林尚義,他跟偉仔比較Friend,總是讚他腳法好、頭腦冷靜,所以我沒有入場睇波,也少有看得到電視直播,我心目中都有這一位斯文球星的印象。上網看一看,成名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神童偉已經七十四歲。再看一看黃文偉身穿球衣接受採訪的近影,身形保持得很好,可說是Fit馬一名。

風光無限好,香港足球最高峰的歲月已經離我們愈來愈遠。黃文偉慨歎香港足球「一蟹不如一蟹」,言帶傷感,霎時間我也有同感,香港何止足球衰落,其實我走出去茶餐廳都覺得近年的水準是集體下降,每天我是用「包容」的態度去幫襯,不是我很偉大,而是不想勞氣傷身而已。我們有需要重拾香港精神,否則就會式微衰落,到變成集體回憶才叫人珍惜,就太遲了,各行各業,共勉之!

文:王文宇

圖:摘自《七十二行》

 

https://hd.stheadline.com/news/columns/61/20171211/628686/%E5%B0%88%E6%AC%84-%E7%B4%85%E4%BA%BA%E7%86%B1%E4%BA%8B-%E8%80%81%E9%A6%99%E6%B8%AF%E6%83%85%E6%87%B7-%E6%BC%AB%E8%AB%87%E4%B8%83%E5%8D%81%E4%BA%8C%E8%A1%8C

Leave a Reply